置身事外的苏轼举足难落之时,反复思量之后,才缓缓开口:“如今的朝廷当中,立有五位辅政大臣:宰相富弼,见行新法便称病求退;宰相曾公亮,虽然守旧,却已年过古稀;参政赵抃,阻挠变法不成,逢人只会摇头叫苦;参政唐介又恰在此时,驾鹤归西;只有王参政一人勇往直前。冷漠观望者大有人在,这让苏某一介小吏又何去何从呢?”听其所言,吕惠卿立刻劝勉:“有人是寸短,有人是尺长,有人是丈远,燕雀移动毫厘,都要小心翼翼,鸿鹄展翅千里,却是磅礴大气!除非壮志泯灭,否则焉能看不到其中的区别?”苏轼对此政事辗转,不由叹然调侃:“苏某看到的是,五个执政者,各个有千秋,王、曾、富、唐、赵,生、老、病、死、苦。”话说之时,苏轼无奈一笑。
耳听言含讥诮,吕惠卿不假思索地开口解嘲:“有人年纪越大,私欲越重,以至朽木而不可雕,人活一世,在于志高而不在于年老,鼠目寸光之人,后退百步都面色不变,可前进一步,却如同跋涉蜀道一样艰难。”苏轼听到此言,竟然另有品味地默默叨念:“蜀道难啊!蜀道难,真不知蜀道究竟有多难?”略略皱眉的吕惠卿随即反问:“苏大人明明土生土长在四川,怎能不知蜀道难于上青天?”微然淡笑的苏轼一时汇集感慨:“人人都说蜀道难,岂不知这人心比蜀道更奸险!”暗自深思的吕惠卿不明所言因何感而发,但却探知苏轼似乎犹豫不定而冥顽不灵,又见司马光巡视而回,便对苏轼敬而远之了。
面对众论纷纭的变法,真是让人无力挣扎!就好比在这天地之间,有一个博大的深渊,叫做世道,身在其中的人,一向都说:小人多,君子小!千秋万古的世道,千变万化的人心,总是缠绕着千丝万缕的纷扰。本身就是炎黄子孙,落地自称华夏儿女,却无不飘荡在相互制造的混沌当中,再一同竭尽全力地游向无边欲海。真是不知古今中外的多少众生,都在经历着如此相同的人生!
东方渐红,大地通明,阳光一缕令大好山河置于锦绣当中!在这晴朗多娇之日,才高志坚的秦观却堆积了满腹幽怨。秦观年纪轻轻且诗词皆通,可却偏偏因为科举改革且策论取士而名落孙山。这位恃才气傲的儒门雅士唯有在日落昏睡、日升欲醉当中日渐憔悴。相比之下,已经踏入仕途的黄庭坚,却在官场的明争暗斗之中既难以同流,又难以自拔。一对难兄难弟,皆因是非官场,你欲来,我欲往,都是徘徊无方向,出入更彷徨,所以天复一天,不管日上三竿,只能放浪形骇,痛饮千杯解千愁了。
在一家闻名京城的酒楼当中,黄庭坚倒戴头冠,斑斑点点的酒痕与墨痕相溶于衣衫。秦观发垂胸前,手握笔杆,在一片狼藉之间,已经步履蹒跚。年纪稍长的黄庭坚此时带着朗朗傲岸,诚言相劝:“太虚兄弟,入仕为官又能如何?为兄任职国子监,看到那些不学无术的豪门子弟,依靠家势恩荫便不思进取,只知以权为贵,以钱为本,他们轻浮浅薄,胸无点墨,却自视高深,目空无人。不如我等清贫志士,能够分明黑白,辨别美丑,更可以用纯净慧眼,仰头观明月,俯身望碧海。”黄庭坚一派酩酊,口齿不灵,秦观却听得清清楚楚,他摇摇晃晃,已经神志荡荡:“鲁直兄,你看不见白银盘里嫦娥怨,水晶宫中龙女茫吗?真想踏上千载悠云,去看看凤凰台上的诗仙李白,是否还在笑看世俗?”昏昏沉沉的秦观在说话之间,依然酒不离口,笔不离手。
遥想李白的旷世风流,黄庭坚醉眼迷茫地随口吟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唱罢又说:“谁知李太白为何总是畅饮白螺杯?因为他不但笑世俗,还在笑千古。”挣扎在愤世狂澜之中的秦观,苦苦感叹:“古人踏雪寻梅而不见,今人空怀才志而不第,叹只叹: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诗意似乎难尽悲情,秦观随后继续道出哀怨之声:“真悔著衣单,单衣不胜寒。寒门出俊贤,贤士美名传,贤士美名传。”一对落迫兄弟,一个奔天涯,一个赴海角,皆是别有逍遥!
43一条仕途,人皆追逐(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