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大梅山根据地并没有受到洪水的影响。
这也是梅河平原特殊的地形造成的,因为梅河平原不仅地势比皖中平原要高,且四周都被大山环抱,洪水进不来。
因为这,大梅山根据地成了灾民最好的庇护所。
在洪水稍稍退却之后,各个临时安置点的难民除了返家的,就纷纷被转移到了梅镇。
当徐锐领着狼牙中队、警卫连以及老兵突击队返回梅镇时,整个梅镇已经人满为患,梅镇被大火焚毁的废墟已经被清理了出来,新建了许多房屋,还搭起了大量的帐篷,但这些房屋及帐篷都已经住满了人。
不仅仅只是梅镇,四周的村庄也是安置了大量的灾民。
徐锐才刚过沙桥,王沪生就已经带着秋风、肖雁月迎了上来。
“老徐,你可算是回来了。”王沪生苦笑说,“你要再不回来,我都要跳河了。”
徐锐不在的这半个月,王沪生真的是累惨了,难民的安置,口粮的发放,还有难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纠纷,以及敌特的渗透等等,各种事务纷繁复杂,王沪生忙得头都大了,就这还不是最为棘手的,最棘手的是,后续这些难民又该怎么安排?
徐锐不在,整个根据地就少了主心骨,什么事都推进不了。
徐锐将背上的豆豆交给冷铁锋,冷铁锋抱着豆豆跟肖雁月到一边说去了。
徐锐又回头问王沪生:“老王,根据地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总共收容了多少灾民?”
王沪生说:“确切数字不知道,而且也已经没办法统计了,因为除了我们收容的,还有自己逃难来的,不过既便是最保守的估计,涌入咱们根据地的灾民也有超过五十万人!这五十万的灾民已经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负担。”
养活五十万人,这确实是个庞大的负担。
按照最低标准,每人每天也要半斤口粮,五十万人就是二十五万斤粮食,半个月就是三百七十五万斤粮食!要不是徐锐特意叮嘱王沪生加大购粮力度,就凭之前根据地储备的两百万斤粮食,这会就已经唱空城计了。
而且,这还不是最棘手的问题。
最棘手的问题,是还有难民在持续不断的涌入。
徐锐点了点头,问道:“灾民的情绪还稳定吧?”
自古以来,一旦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最怕就是灾民闹事。
王沪生点头说:“灾民情绪总体上还好,不过与当地百姓的小纠纷却没断过,基本上每天都会生一百多起,不是灾民偷了这家的苞米和甘薯,就是当地村民把灾民打了,有时候也会发生大规模斗殴,不过都被我们控制住了。”
秋风补充说道:“不过从发展趋势上看,灾民与当地百姓的冲突起数在增加,最开始时候每天只有十几起,到现在已增加到百余起,而且可以感觉得到,当地百姓对灾民的不满情绪在增加,再这样下去,我担心局面会失控。”
徐锐下意识的点头,难民的安置自古以来就是个棘手的难题,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做到与原住民和谐相处,好在历史上也有大量的成功经验可借鉴,其中最为成功的经验就是以工代赈,安排恰当的工作给灾民去做。
灾民有了工作,也就没心思闹事了。
想到这,徐锐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计划。
当下徐锐对王沪生说:“老王,兵工厂的设备运回根据地已经有半个月了,发电厂的设备运回来更是快一个月了,这两家工厂筹备得怎么样了?”
“工厂?”王沪生连连摇头,苦笑说,“我都已经被救灾的事搞得焦头烂额了,哪还有心思管工厂?再说现在农忙时间,也抽调不出人力来。”
徐锐说:“亏你还是搞政工工作的,守着五十万人口,居然说抽不出人力?”
王沪生闻言先一愣,遂即恍然说:“老徐你的意思是说,征调灾民建设工厂?”
第509章 灾民安置(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