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登基大典(1/1)
作者:北冥鱼蛋
    皋月十八,司马炎葬于偃师北郊峻阳陵内。

    在合上墓门的那一刻,宣告着晋朝司马皇氏的鼎盛时代正式结束。在未来的一百多年内,曾经执掌天下的司马氏迅速衰落,直至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所幸,人无预见之能。

    人人皆以为,司马衷憨傻,其能远不及父。但司马宗室手握天下兵权,实力依旧庞大。无一预见,庞大的大晋帝国一夜之间已至飘摇之境。所以此刻,朝中百官心中所想的还是两日后的登基大典。

    皋月二十,司马衷登基大典。

    黎明时分,入宫拜见大臣依照礼法,依次进入殿门。宫中设有车、骑、步、卒守卫皇宫,设有专门士兵张旌旗。传说“跑”。殿外郎中站于丹墀两侧等候侍奉陛下,有数百人之多。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依次为东向西;文官丞相以下位西向东。九名迎宾赞礼的官员依照各自地位延迎上殿。

    于是司马衷乘辇出太极殿。步辇启行时,左右侍者传声,百官附和,以示警清道。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自诸侯王以下至于文武官吏,没有不震恐不肃敬的。

    宣登基诏书。皇帝臣衷,敢用玄牡,明告于皇皇后帝:余闻皇天之命不于常,唯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实其宜也。臣衷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上敬天地宗亲,下爱护天下子民。有尧舜之相,秉圣贤之能,忧思国计、振朔朝纲,堪担神器。朕为天下苍生福泽计。立为新帝,肇基帝胄,承天应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着于朕禅位后登基。

    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

    待大典毕已至午后,百官散去。

    当日下午稍晚时分,司马衷颁下登基后的首份诏书。擢天下官位一级,参与先帝丧事者擢二级,免除百姓租税一年,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封为关中侯。以太尉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辅佐朝政。

    除去“以太尉杨骏为太傅,辅佐朝政”一条之外,诏书之中其他内容皆是依照旧典,并无特别之处。不过司马炎遗诏之中,早已点名令杨骏辅佐朝政。如今司马衷再颁一旨,不过是令杨骏自太尉擢于太傅罢了。故朝中百官接诏之时,都未露出太过惊讶之色。

    至此,杨骏也终于借助自己多年的阿谀奉承,与一时间的胆大妄为成功地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天下十六州,所发生之事,皆需先过其目,在递于司马衷。若司马衷所批与杨骏之意相左,杨骏还会直接进行干涉,直至司马衷遂其心愿为止。

    桂月二十六日,司马衷再下诏书,立其子广陵王司马遹为皇太子,以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戎为太子太傅,卫将军杨济为太子太保。派遣南中郎将石崇、射声校尉胡奕、长水校尉赵俊、扬烈将军赵欢将屯兵四出。

    杨骏辅佐司马衷四月有余,但其名望才能皆不能服众,亦不被世人所认可。在此境地之下,杨骏值得树用亲党,排斥宗室的方法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话语权。如此一来,朝中虽无人敢出言与杨骏相左,然更致使“公室怨望,天下愤然”。

    为平息民愤,杨骏只得迅速建立东宫,令司马衷立其子广陵王司马遹为皇太子。又任命在京养疾的陇西王司马泰为司空。一图以司马泰之势相抗于司马亮,二图以其宗室身份缓和宗室情绪,三图司马泰于京养病,难以上朝,自然不理朝政,更不与杨骏为难。

    太子六傅都是朝中老臣,其中太傅王戎与三少裴楷、张华、和峤为杨骏所忌惮,皆不敢参与朝政。只有位居六傅之首的太宰何劭敢略微地参与一些朝政。

    在这一点上杨骏难得大度了一次,大概他也不愿将朝中老臣赶尽杀绝。且在杨骏篡改武帝遗诏的过程中,时任中书令的何劭虽非出于主观,却也算间接立下功劳。但何劭也仅仅是略微敢参与朝政罢了。

    东宫实际的控制权是在太子太保杨济之手,而六傅之中竟无一是宗室中人。此诏一出,霎时间激起宗室了更大的怨恨。

    除了宗室外,还有一人对此也是甚为不满。此人便是当朝皇后贾南风是也。

    司马炎在时,和峤曾向司马炎进言道:“太子司马衷性格淳朴,不宜继承大统。”此言一出,不日便传入后宫贾南风耳中。若是司马衷不能继承皇位,贾南风自然也难成皇后,更不谈什么干涉朝政。

    贾南风虽贵为皇后,究其根本不过是一届妇道人家。终究是心胸狭隘,善于妒恨。因为这一句话,贾南风从此记恨上了和峤。

    而司马衷的诏书实则皆出于杨骏之手,世人皆知。自然而然,贾南风将满腔的恨意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杨骏的头上。

    杨骏独掌朝政,贾南风难以插手,二人之间本就势如水火。加之此时发酵,至此,贾南风已视杨骏为眼中钉,肉中刺。心中暗暗发誓,必要其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