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二二七 悟道(2/2)
作者:我是蓬蒿人
魏无羡抬头看向北方。
除开魏秦、杨吴,天下就剩了赵晋。
魏无羡停步阡陌,纵目远眺,看到了一望无垠的田野,以及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面黄肌瘦的农人。时近日暮,山山唯落晖,农人荷锄归,魏无羡心中有所触动,悄无声息走向村舍。
袅袅炊烟中,魏无羡见到了农人们吃饭的场景。
委实没什么好看的,吃的东西实在是太差,菜多米少,下地的男人还能吃上干饭,在家里干活的妇人大多只能喝稀粥,看多了魏无羡都觉得自己是在犯罪。
如今的秦国并不穷。
这一点魏无羡很清楚。
去年大丰收,粮食堆积如山。
穷的只是底层百姓而已。
但秦国也不富裕,粮仓里存量并不多,国库没多少金银。今年朝廷想要大兴水利都缺钱,最终魏崇山不得不暂缓修缮宫城。
今年河西闹蝗灾,朝廷赈灾的钱不够,魏崇山不得不缩减王室用度,裁汰王室卫队。
百姓家无余粮,国库财政困难,可秦国的粮食产量不少,矿场作坊也都在正常运行,可谓是百业俱兴,长安城户盈罗绮、市列珠玑。
那么钱都去了哪里?
毫无疑问,进了权贵的私人口袋。
秦国真正富裕的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强。
这一点魏无羡是很清楚的,他刚刚还到过蒋氏的庄子,彼处建筑雄伟、富丽堂皇,连仆人都穿得很好,随便拿出点银子都能从吴国购买到大量新式武器的样品。
国家是否强盛,取决于国家能调动多少资源,也就是国库里到底有多少银子。魏氏想要秦国强大起来,让军队装备精良,使得士卒奋勇作战,就得付出大量军费。
可眼下朝廷能调动的人力物力着实很有限,秦国的国力实在谈不上强,若非如此,当初也不会连个河东都攻不下来。
魏氏要想增强秦国国力,提升逐鹿天下的战力,仅仅是推动秦国经济发展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得想方设法增加朝廷能调动的人力物力。
秦国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把流进世家大族口袋里的钱弄到国库里去,需要打压世家、豪强。
】
但是眼下的秦国偏偏不能这样做。
吴国没有世家大族,所以情况比秦国好,他们能调动更多资源。中原大战时,吴国军队数量都比秦国多,装备也更加精良。
然而吴国也无法调动国内大部分资源。
是的,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权贵地主手里。
普天之下,唯有赵晋,能够真正调动朝野人力物力,集中一国财富提升国力,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显现出巨大的威势。正因如此,赵晋才能以河北河东之力,打赢秦、吴两国。
魏无羡明白,秦国想要真正变强,就得走赵晋的路,把国中那些趴在国家身上吸血的权贵蛀虫一一剪除。
秦国或许能走赵晋的路,但那不可能是由魏氏来主持。魏氏没那个实力,现在的秦国也没那个基础。
除非,秦国归顺朝廷。
但那样的话,秦国也就没了,魏氏将失去自己的王室地位。
但如果不这样做,秦国早晚都会灭亡,届时魏氏不仅会失去现在的地位,族灭之祸都无法避免。
魏无羡忧心如醉,痛苦得五官都扭曲起来。
他忽然无法再面对眼前的村舍,也无法直视远处的蒋氏庄子,他甚至无法面对繁华的长安城,无法直视秦国的方方面面。所有这一切,无不令他有万箭穿心之感。
他原地升空,飞向群山,近乎是落荒而逃。
他发疯般回到了岐山中闭关修炼的地方。
然而这次过来,他却不是为了闭关,只是想要逃避。
在这个繁星如海的夜晚,魏无羡坐在屋宇前的石阶上,望着黑暗深邃、空旷幽深的山野一动不动。
他雕像般静坐了一夜,直到旭日东升朝霞千里,无边无际的森林在阳光下重新展露生机活力,他的眼珠子才再度动了动。
他渐渐明白,如果他一直把自己禁锢在固有的一片小天地中,他将永远只能是在泥潭里打滚,无法识得庐山正面目,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他需要跳出那一亩三分地,不局限于秦国太子这个身份。
日上三竿之际,魏无羡的双眼变得越来越清明。
现在,他看到的不仅是三足鼎立、天下相争,他还看到了彼岸界的文明世界,目睹了万千黎民的生生不息,窥见了时光长河里的无数浪花与流淌方向。
想要找到真正正确的方向,不仅要站得高看得远,还需要融汇古今、遍览内外。
日在中天的时候,魏无羡站了起来,目光灼灼雄姿英发。
他想明白了很多问题。
想明白了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明白之后该如何解决实际麻烦。
魏无羡回到长安,进了王城,跟魏崇山商谈半日。
随后,他领着魏崇山的命令,召集魏氏族人,筹谋了一整夜。
次日,魏无羡去了军营。
也是在这一天,魏崇山召集大臣,决定派队伍出使吴国,并且对此行目标做了明确规划,要求尽可能全面考察吴国得自彼岸界的新式武器,并进行大量购买的谈判。
旬日后,魏无羡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宣告三军,秦军将开始换装新式武器,学习新式战法,进行部队整编。
在经过不短时间的考察与谈判后,秦国与吴国达成协议。秦国一次性购买足够武装十万将士的新式武器,款项除了部分用金银支付外,余者皆用秦国资源置换。
吴国在这场倒买倒卖彼岸界军火的买卖中,大发横财不说,还获得了干预秦国国内资源开采的权力。
天下大势风起云涌,暴风雨即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