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不一样的湘江战役(1/2)
作者:七月南极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从11月15日,红军突破国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开始,红军就在计划有关第四道封锁线的问题了。

    有了金手指,红军想要安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其实并不难。别看国党军兵力雄厚,四面八方朝中间挤压,但其实因为互不统属(桂军曾经在战役期间缴了中央军周浑元部一个连的械),彼此提防,根本就不能形成合力(一直到抗战时期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导致中国庞大的兵力优势不能发挥,各部各自为战,被日军各个击破)。

    具体来说,在红军渡江的全州,兴安之间,曾经出现过从11月22日夜里开始,一直到12月1日为止,长达9天的力量薄弱期。这期间,桂军主力夏威部10个团撤离此地,仅留下两个团又两个营的部队守卫。如果红军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内快速渡江,就可以避免重大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各军团战力大损,各部建制混乱,导致面对民团的攻击都感到吃力,受了很大损失)

    然而,中央直到25日才得知渡口兵力薄弱,决定由此渡江。偏偏一向行动迅速的红军在这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中央纵队26日行进6公里,27日行进8公里,28日行进26公里,29日行进32公里,四天总共才行进72公里。不用说,什么都晚了。

    这里说两句。有人说一、三、五军团的阻击战,不是因为中央纵队行进缓慢,而是因为要给八、九军团保留西进通道;而八、九军团之所以落后,则是因为行军路径错误,在三峰山受阻,被迫北上从雷口关进入广西——比其它军团多走了很多路。

    所以,八、九军团在三峰山受阻,这才是湘江战役中红军陷于被动的关键因素。

    这个说法倒也不算错。红八、九军团在26日接到军委命令时的位置确实不好(太过靠后,这两个军团当时还担负着威胁桂军右翼的入桂通道的任务)。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红八、九军团为什么会位置那么靠后?

    很简单,作为全军的后卫部队,总不能你中央纵队还没有走到位,它就超到前面去吧?

    退一步说,就算八、九军团位置不好,也可以通过急行军赶上来,然而战役期间,八、九军团的日行军速度不到四十公里,这个速度当然不算慢,但是作为红军的一支战斗部队,特别是这种紧急情况下,这就显得不够了。要知道这之后主席接手红军指挥,中央红军在紧急情况下日行军60到100公里可绝不鲜见。

    好吧,无论是前方的红四师红六师擅自放弃阵地,还是中部的中央纵队缺乏战斗力成为软肋,还是后方的八、九军团行动拖沓(某些人总结的湘江失利三大因素)。在事先了解之后,都是可以克服避免的。

    不过,仅仅是安全通过湘江就可以了吗?

    ————

    11月15日,过第三道路封锁线后,彭大将军给总理发电建议:“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溆浦、辰溪、沉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彭德怀自述》)

    在原来的时空中,这个提议没有被采纳;在这个时空中,则部分得到了执行。

    15日,彭将军带领三军团4师,5师,及八军团一部,军委直属特勤大队一中队的两个小队,全军约一万三千人,沿彬州,耒阳(就是熊艾春“恕灿”电脑的那个耒阳)秘密北上,计划在衡阳与湘潭之间的山里面潜伏两到三天(一万三千人听起来很不少,实际上如果挤到一起,不过是一个100*130的方队,普通小学校的操场都可以站得下,就算加上一些“重武器”,想要在大山之间躲起来,问题也不大——当然,前提是不能与外界有交流,比如向外采买粮食什么的。所以为了这次潜伏任务,彭部带了十天的口粮,为此甚至部分削弱了其他部队的粮食储备——顺便一说,红军在度过湘江之前,因为一路走的都是大路,沿途人烟繁华,所以并不缺乏粮食补给。在渡过湘江之后,实力巨减,不得不避开大路,专门走穷乡僻壤,一直到遵义才获得补给的机会),在湘江战役开始以后,相机夺取湘潭,威胁长沙,迫使湘军回援。

    16日,湘桂军阀一如历史上一样,达成全州协议,联手在湘江布防。

    11月18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广西贺县白芒营、恭城龙虎关分别与桂军交战。20日,红九军团(历史上红九军团由红3,红22两个师组成,湘江战役之前红22师尚余1000多人,被派去给中央纵队挑东西。所以湘江战役打响时,红九军团其实只有红3师一个师。这里因为中央纵队没有那么多家当,同时部队战斗力增强,22师尚余1300余人,但是编制依然没有了,被打散加强了红3师。)及红三军团6师(配属给红九军团)逼近江华,21日,攻占江华县城,并派出两团兵力攻打(佯攻)龙虎关。之后,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部队先后进入江华、永明,威胁广西富川、贺县、恭城。

    以上战场形势跟历史上如出一辙,甚至连战果都相差无几,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红军在加强了火力与技战术之后,伤亡不如历史上那么大。

    既然如此,对手方面的应对也就跟历史上差不多了。

    白崇禧一看红军有可能从富川,贺县一带深入广西腹地,又接到王建平从上海发来的密电,说常凯申采用政学系头目杨永泰“一举除三害”的毒计,拟将红军由龙虎关两侧地区向南压迫,一举除红军、广东、广西“三害”,遂作出了将部署于全灌兴三角地区的夏威部主力南撤的决定。

    11月20日晚,白崇禧以李宗仁的名义电告常凯申(当时李宗仁在广东),要求将夏威部主力南撤,所留空白由湘军填补。常凯申于22日下午17时,下达了准许桂军南撤的复电,并向何键发电,要求何键派湘军南下全州接防。

    白崇禧接悉复电后,没等湘军接防,即刻下令连夜将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仅在全州留有7军24师72团的两营干训队,兴安留有一个团(属43师),灌阳留有一个团(44师130团)。而湘军在接到常凯申的接防命令后,并没有即刻南下接防,而是一再拖延。

    历史上湘军直至11月27日,才进入全州县城,但进入全州后又停止南下,一直到12月1日,才重新封锁湘江(何键很可能也不想跟红军死拼)。

    在接获刘忠(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在历史上,他在22日下午就率军团便衣队和红五团侦察排,化装进入全州城,发现桂军南撤,全州空虚——只可惜这个消息一直到25日才经由红5团转报一军团再转报中革军委。但是这一次,他带了一部电台)全州守敌南撤的消息之后,随着军委的命令发出,湘江战役正式开始。

    首先,九军团加大了佯攻力度,迫使夏威所部加快向南线移动(必须充分调动夏威所部,否则其很快缩回湘江渡口就麻烦了。桂军的行军能力也很不弱,就在湘江战役期间,两个师从恭城开向灌阳,距离近百公里,一天多就赶到了——事实上,据魏承恭带来的资料,当时白崇禧是有意让开了过江的路,也就是说夏威基本不会再撤回去,不过红军可不敢把这一线生机寄托在敌人的决策错误上),经历一日激战,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七公里,打得桂军不住告急之后,于当日(23日)夜间秘密北撤。

    也是在23日黄昏,红2师5团占领桂北永安关。打开了通往湘江的门户(湘江战役期间,桂军在红军进军路线上实质上设置了前后两道防线,一道是湘江边的全(州),兴(安)防线,另一道就是所谓“四关”防线——不过这四个关口在战役期间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也没放多少兵,估计是与白崇禧“让路送客”的战略有关。实际上,如果真是要堵死红军,那么在这四个关口布置重兵比在湘江边上设置防线要有效得多),当日夜间,中央纵队通过永安关。

    24日,红一军团已建立起从四关防线到达湘江渡口界首的安全通道,并迅速抢占马渡桥,灌阳等战略要点。其中,灌阳县城作为一个关键节点,桂军本来驻扎了有一个团。即使南线的恭城向白崇禧频频告急,白崇禧宁可从更远的全州、兴安调兵,也没有动过这个团;但是这一次,白崇禧下令该团在抵抗六个小时后,撤往南边的恭城。

    原因在于,23日夜间,龙虎关方向(就是九军团佯攻的方向)的桂军曾经组织夜袭,结果一头冲进红军营地的桂军发现,这里就是一个空营。白崇禧由此判断,红军无意进入广西,所以命令守军撤了出来。在让出这个“星位”(占领灌阳,不单可以出兵侧击北面的红军。同时也切断了佯攻的九军团经灌阳西进路线)之际,白崇禧也曾有过犹豫,毕竟,他本来是想要切掉红军的一截尾巴,以向常凯申交差的。如果让出灌阳,则“切尾巴”的计划就没那么容易实施。

    随后收到的航空侦查报告打消了他的犹豫。报告显示,红军的尾巴——九军团已经出现在永安关。别说灌阳城当时还在争夺中,就算这时候呆在恭城的两个师就在灌阳,就算他们即刻出发,最多也就是对九军团追击一番罢了。

    那是“追尾”,不是“切尾”。

    换言之,灌阳城的作用其实已经消失,红军就算不抢占这里,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白崇禧才放弃了灌阳城——不过他“切尾巴”的打算并没有放弃,毕竟,没有点儿战果,实在不好跟常凯申交代。

    24日夜间,红五军团抢占界首渡口成功(历史上是红一军团,不过眼下红三军团外派,想要跟大名鼎鼎的广西狼兵较量,红军要动用的,就只能是两大主力之一的一军团了),连夜建筑起两道浮桥,之后,迅速构筑起面向南方兴安方向的防卫阵地。与此同时,防空营在湘江两岸构筑起完善防空阵地——从六月份建立防空营开始,地面战斗无论有多激烈,防空营都不会参战,眼下,要投入关键战斗了。

    25日上午,红五军团渡过湘江,并建立起滩头阵地。中午,被红军的闪电速度惊得目瞪口呆的常凯申向何键和白崇禧下了严令。桂军夏威部三个师(加强了两个团)原路折回,向兴安开进,动作很快(白崇禧想要切尾巴);同时北路湘军刘建绪部四个师相比历史上,提前两天,于当日黄昏时分进入全州,计划在26日继续向南进发。与夏威部形成钳形攻势,如果动作够快,那么仍有可能切断红军落在后面的九军团,一军团大部,三军团一部。

    相比之下,湘军的威胁更大一些,毕竟他们兵力更雄厚,而且已经占领了全州,而另一边的桂军还在开进的路上。不过红军对南面的夏威部明显更加重视,构筑了纵深更大的防御阵地——兵力倒是布置得不多。
七 不一样的湘江战役(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